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正文

人文教师网课风采⑰:梳风沐雨,山管腾芬

发布日期:2020-03-30  点击次数:

    

   

   

李才朝,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,讲师。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与文史文献的研究,主讲《大学语文》《儒家思想与传统文学修养》《文学与人生》《古代公文研究》等课程。  

   

一场时疫席卷全国,其害正复不少,并折射诸种问题亦良足引人深思。但全国上下,同心一气,以极坚韧之毅力、极负责之精神而收极显明之功效,不惟国人欢忻,举世莫不仰瞻。疫疬之下,百业本不免于冲击,即教育也难行旧法。而“停课不停学”之号召促使传统教学模式深入探索与互联网之结合,创置新制、衍生新法,病毒阻绝,师生享利,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与学习。授课过程中,除了必要的内容讲授,结合人文学科的特点,我主要采取三种形式,保障学生们的参与与自学,并刻意注重激励与督促,即:线上话题鼓励交流、读书笔记加强阅读、传统文化精神激励。  

   

一、线上话题鼓励交流  

   

   

   

   

   

课堂上面对面式的教流,有亲切直观的优点。但因场地与交流者身份的局束,作为被要求交流的学生,往往打不开思路,不愿甚至不敢公开表达意见。线上交流则避免了此种局束,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而无不必要的顾忌。原定讲授内容之外,老师会因实时触发或学生提问而衍伸出交流的话题。老师的触发更多地限于与主题内容相干,学生的提问则代表了他们的求知兴趣,两相碰撞,可供讨论的有益、有趣话题源源不断。学生们会自主地加入到交流过程中,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,老师从旁广泛听取而适当引导,则双方有张有驰,有序而有进、有思而有获。  

   

二、读书笔记加强阅读  

   

   

   

   

   

   

   

人文社科类课程所属的学科背景是相通的,天然地存在着内容与精神上的关联。学科分家严格审视起来,并不利于人文社科人才的培养,社会所期望的专精人才且没有如期出现,而通家却在逐日消亡。因此,利用课程讲授给学生们强化学科通贯的学习意识是十分必要的。学科通贯即是知识的融通,体现在阅读上则不宜自划门限。故而,我在内容讲授中会以内容所及而推荐人文社科类各种书籍,以期学生们能打破壁垒,完善知识体系。而学生们的阅读面,也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狭窄,只不过学生们目前更需要有计划、有目的地阅读,需要老师们引导接触更多高质量的书籍。推荐好书不只是老师恁一己之经验布置任务式地下达,学生们也会乐于分享,这对教、学双方皆有百利。读书笔记是惯常的巩固阅读效果的一种做法,在弃笔的今天显得另类但很可贵。阅读需将内容以思考、体悟的形式进行内化,笔记则有效地使这个过程现出来、慢下来。  

   

三、传统文化精神激励  

   

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,是我们树立民族自信心的根基,是任何东西替代不了的!课上交流可以得知,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不是十分热情,仅从古典文学而言,学生们的印象也大多数停留于从小背诵的几首诗词。但是,另一方面,大多数学生表示愿意深入地去学习、了解传统文化,甚且希望今后能从事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事业。因此,传统文化曾经的失落,并非文化自身的问题。从教育的角度而言,高校应自觉担负起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。于我而言,从专业背景出发,以古诗写作唤醒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,激起学生们“好之乐之”的热情,并于现实问题之中激励大家奋进,庶几有所不负  

(文字\李才朝 图片\李才朝 供稿审核\张刚 编辑\王秋昇  

   

历城校区:济南市历城区桑园路60号    邮编:250100
长清校区:济南市长清区丁香路3500号  邮编:250357
版权所有:山东管理学院人文学院
Copyright rwxy.sdmu.edu.cn/ All Rights Reserved

学院公众号

学院公众号